中国秦文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林县举行

在广西各族人民欢度“三月三”盛大民族节庆的日子里,4月23日至26日,中国秦文研究会在闻名遐迩的世界长寿乡——上林县举行了为期4天的中国秦文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召开 “探索文字奥秘·传承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举办“全国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书画名家交流笔会”等活动,展现了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行稳致远的深层内涵,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秦文化研究新局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在广西各族人民欢度“三月三”盛大民族节庆的日子里,4月23日至26日,中国秦文研究会在闻名遐迩的世界长寿乡——上林县举行了为期4天的中国秦文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召开 “探索文字奥秘·传承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举办“全国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书画名家交流笔会”等活动,展现了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行稳致远的深层内涵,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秦文化研究新局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2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赵平安对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为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由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红照主持开幕式。研究会副会长、法人韦覃基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通过举办此次系列活动,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投入艺术创作研究的新征程,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文化精品和研究成果。 

       在书画篆刻作品展厅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国秦文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巫民选简要回顾了研究会成立40年的工作历程,总结了研究会4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王伟,副秘书长石小力、梁立勇等秦文字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及研究会专家詹小光、郑永飞、宋伯平、刘秉超等围绕殷商甲骨文及先秦时期的古陶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大篆及秦小篆等古文字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期间举行了揭牌仪式,出席领导嘉宾为广西牡丹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秦文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创作中心揭牌,大家参观全国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

       由国家级社团组织举办大型学术交流和文化艺术活动在上林县尚属首次,该活动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国务院办公厅原副主任、《中华盛世》杂志社社长刘金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韦家能,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潘鸿权,自治区政协原副秘书长、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韦保健、南宁市政协原副主席汪玲,县政协主席韦泽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温金华,县文广体旅局、县文联等部门领导参加了活动。参与活动的专家教授及嘉宾先后在开幕式和座谈会上作了学习交流发言,高度赞扬了中国秦文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肯定了在传承、弘扬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方面的艰辛付出及做出的卓越贡献。

       23日下午举行“全国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交流笔会。此次书画展共展出150多幅名家书画,作品既有立轴、横幅、对联、团扇等形式的书法篆刻作品,也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的绘画作品。作品内容博雅达观,崇德尚贤,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脉搏,昂扬着奋进的主旋律;绘画作品意境丰富,阐述着生活真谛,鼓舞着幸福追求。大家通过参观书画展,谈学习、谈感想、说收获。 

       24日,参与活动的专家教授嘉宾深入澄泰乡、白圩镇调研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智城城址古碑等历史遗址,积极建言献策,为挖掘上林县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实现文旅深度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专家学者一行还参观了大龙湖景区,纷纷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峡谷湖泊美景。

       上林县中学书法教师韦长瑞说:“通过参观此次展览,非常荣幸能向来自于全国各地各大高校老师们学习,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学习,把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上林县传统文化交融碰撞,擦出火花。”

       “我个人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家乡人民的支持和家乡厚重的文化熏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家乡,向全国全世界宣传推广家乡的青山绿水 风土人情,整合艺术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画家韦覃基说道。

       西安书学院院长董建平说:“这次参加全国秦文研讨会 我来到上林县,对上林的印象非常好。上林的人美山美水美,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对上林带来的变化 也深刻感受到上林县委、县政府和人民对文化的一种热爱。还有感受很深的一点,看到了上林的两块古碑,而且都是唐代的古碑,我对上林县的文物保护提点小小的建议 :应该把这两块古碑融合到上林旅游,深入挖掘一下上林的文旅资源,希望上林未来在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背景链接

       中国秦文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是由民政部批准成立,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是在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一大批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下创立起来的一个社会公益性、专业性研究机构。中国秦文研究会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从挖掘、抢救、修复“秦七刻石”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入手,深入研究秦变法、图强、统一而形成的秦文化,充分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尤其在秦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研究会集国家一流专家学者之力,成功复原《秦七刻石篆书写本》,填补了国内古文字史领域的七项空白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证书;秦碑复建委员会先后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山东省威海市复建了碣石刻石和东观刻石;成功启动《中华篆文大字典》编纂工程,为教育、科学、文化界、图书馆、博物馆、古文字专家、书法家、篆刻家提供了一部大型工具书,使中国古文字焕发勃勃生机;成功举办“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发起组建中国书法家协会并卓有成效的促进了《中国书法》杂志的创刊、有效推动了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联合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市园林局等单位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为主题,联合举办了“迎龙年修我长城义展”活动,该活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极大的激发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长城周边的广大群众纷纷响应,将流失长城砖归还给了长城;奉文化部之命举办“情暖香江”“情系澳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极大的激发了港澳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有力推动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研究会还举办了“李文放甲骨文书法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艺术展”、“江山多娇”专题画展等一系列大型展览。

       中国秦文研究会重视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开展多视觉、多层面的研究课题。研究会聘请中国社科院、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科研院所、大学60多位古文字学、历史学专家学者为研究会的特约研究员,并与这些单位紧密协作,积极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如秦“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创立和构建,奠定了多元一体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研究会围绕秦统一文化,深入探讨、深刻认识“统一、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研究会以研究李斯思想为抓手,先后举办“中国秦文化暨重新认识李斯论坛”“先秦法家变法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变法运动” 等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依法治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研究会从秦统一岭南,顺利实现秦汉文化和以壮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实入手,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 

备案号:京ICP备2024068160号